首页 > 产经 > 正文

安全应急产业发展不断提速 万亩扩容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2021-09-01 21:04:21 来源:南方日报

湖南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年吞吐客流约2000万人次,宏乾科技开发的人脸识别系统实现了对庞大客流的精准识别;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列车对防撞吸能防护系统提出很高要求,乾行达团队研发的高端装备和安全材料应用其中。一系列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正成为佛山南海安全应急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自2010年安全产业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国内安全应急产业发展不断提速。近年来,佛山南海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这一国家级平台,成功汇聚了一批安全应急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据显示,2020年南海安全应急产业产值初步统计达到336亿元,较2017年增长近一倍。

今年上半年《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南海区迅速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以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为主体,申报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进一步推动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集聚发展。

国家级产业平台磁聚资源

随着大安全概念的推广普及,近年安全应急产业迎来了一轮发展潮。据企查查数据,2016年安全应急相关企业注册量为5493家,到了2020年这一数据变为26477家,产值近万亿元。在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发展成长的宏乾科技,正是这轮发展潮中的“弄潮儿”。

2005年成立的宏乾科技最初是做半导体生产的传统制造业,随着安全产业风潮兴起,企业敏锐感觉到未来这条赛道将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果断转型到人脸识别领域。2015年,宏乾科技携手清华大学致力于人脸识别系统开发,并在国际知名人脸识别数据库MegaFace的FGNet跨年龄段1∶N识别项目中,正确率夺得全球第一。目前,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公安、交通、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

把握产业发展机遇,近年来南海区加快构筑“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安全应急产业是其中的重要板块,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这一国家级产业平台,大力推动安全应急产业集聚发展,逐步走上了该赛道的“第一梯队”。

除了本土企业的成功转型,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还吸引了一批高端项目落户,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中科云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为广东省科学院院士成果转化中心引进园区孵化并落户的高端项目,中科云图致力于地理空间智能产品研发并提供低空无人机遥感网运营服务的高科技企业。自去年5月在丹灶投产以来,已为全国多地提供能源设备巡检、河道航拍立体巡查、活动安防等空地一体、云边协同的无人机智慧巡检服务。

公司总经理潘屹峰表示,中科云图自投产以来,瞄准低空经济这一细分领域,在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未来拥有广泛的前景。“我们可以想象十年后低空经济的商业场景,在物流配送、基层执法、遥感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潘屹峰表示,中科云图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这一国家级安全产业示范园区的产业基础和政策配套,以“点、线、面”发展布局逐步推广无人机遥感网产业,促进周边无人机产业及大数据AI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已吸引了140个项目进驻,包括了以中科云图、理工亘舒、乾行达为代表的院士项目;以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广东省科学院仙湖科创加速器为代表的平台项目;以徐工塔机智能制造基地为代表的龙头项目,形成了“龙头带动+创新驱动+多链条协同”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成为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集聚地。

丰富应用场景为技术孵化提速

安全应急产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产业园所在的佛山市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强大的政策支持力度,大量的制造业企业为安全应急产业企业提供了许多应用场景,成为吸引安全应急产业资源集聚的重要原因。

近日发布的《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列出了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分别有5个战略性支柱产业和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佛山作为核心布局城市,数量在全省地级市中位列第一。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也拉近了产业园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距离。依托佛山西站这一重要交通枢纽,从园区出发40分钟内可到达广州白云机场和规划建设中的珠三角枢纽机场;通过高铁在1.5小时内贯穿广州、深圳、香港,园区可快速对接安全应急产业的市场需求、高新技术和高端人才,让产业园便捷链接湾区资源,逐步成为大湾区安全应急产业创新高地、智能制造与安全服务高地以及防灾减灾与公共安全高地。

“我们引进的安全应急产业项目,大多数来自长三角和珠三角。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这里是承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两个合作区开发开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的先行区域。在粤港澳大湾区之外,越来越多的安全应急企业将这里作为布局粤港澳大湾区、走向世界的第一选择。”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建设领导小组常务副主任冼增强说。

为提升安全应急产业的科技创新和行业应用能力,培育产业集群,近年南海区还专门制定了《促进安全产业发展扶持办法》,从产业链出发完善产业配套;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为落户项目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大大加快了孵化项目的产业化发展步伐。

对此,周成虎院士深有体会。他表示,中科云图落户产业园以来,深深感受到地方政府高效的工作效率,让初创团队能够在这里把事能办成。此外,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中科云图的无人机遥感系统能够在丹灶镇先行先试,为产品的推广应用积累了丰富经验,也加速了企业发展。

万亩扩容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自2018年挂牌以来,经过三年发展,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逐步发展成为集研发、孵化、加速、基地、基金、服务于一体,联盟、协会、创新中心兼具的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平台。

除了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发展,产业园还积极推动落户项目与本土产业联动合作,共同转型。其中,园区内的广东新瑞智安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汇芯半导体有限公司等一批园区企业入选南海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服务商,为本土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的磁聚效应,为南海安全应急产业描绘了一幅美好蓝图。根据计划,到2025年,南海区将争取引进300至500家优质安全应急产业企业和机构入驻,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在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中位居前列,初步形成具有世界级先进水平的安全装备制造集群,建立基本完善的安全服务体系;安全与应急技术装备在重点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安全应急产业产值力争实现600亿元以上,实现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15%左右的长期目标。

围绕这些目标,目前园区正进一步扩容,在4000亩核心区之外,规划了3000亩生产扩展基地,主要承接大型投资项目,成为高端安全应急产业的集聚地。此外还有3000亩产学研基地,建设集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等协同创新片区。

对于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赛迪研究院安全产业所所长高宏认为,需要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安全应急产业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建议地方政府针对安全应急产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特点,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创新,依托重点企业、行业协会开展安全应急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开展面向安全应急产业的专业人才培训。

对此,冼增强表示,园区将进一步整合提升资源,力争把管理机构升级为省级管理机构,通过筑巢引凤争取安全应急领域的优质高校落户,吸引和留住人才,为安全应急企业集聚与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撰文:孙景锋张柏林)

关键词: 安全应急产业 产学研 智能安全产业园 传统制造业

本网站由 财经产业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23326号-29
联系我们: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