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正文

今年以来已有27家基金公司60只产品遭遇“清盘危机”

2020-07-13 14:39:36 来源:财联社

一边是“吸金”超千亿的明星爆款,一边是净值不足5000万的黯然清盘——如此强烈的反差,出现在全民躁动的2020年夏天和因牛市光环再次进入公众视野的基金圈。

据记者统计,因持有人不足200人或基金净值不足5000万元等原因,今年以来已经有60只公募基金进入清算程序。其中,7月短短几个交易日,就有7只产品发布清算报告。

尽管今年以来的股债“跷跷板”,让部分债券基金遭遇重创,成为今年进入清算程序的重灾区,但也有少数“运作不善”的股票型基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掉队”,倒在大牛市号角吹响的黎明前。

今年逾60只产品遭清算,债券基金成“重灾区”

7月9日,华安基金发布《关于华安安敦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提示性公告》,根据有关规定,华安安敦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连续3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截至7月8日,该基金已连续3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

同一天,广发基金也发布了《景安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清算报告提示性公告》。截至 4月8日,景安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已连续 60 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 5000 万元,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基金合同自动终止,自4月9日起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

进入清算程序的基金,并不止上述两只产品。仅7月以来,还有中银消费活力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东方永熙18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人保添益6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财通资管中证5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东方永熙18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等基金相继披露进入清算程序。

来自中国证监会基金信息披露平台的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共有60只基金产品进入清算程序,其中纯债券类基金26只,占比近半;此外,偏股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也都以十几只占据相当分量,其他清算的基金还包括QDII基金、量化基金等类型。

从所涉及的基金公司看,以上60只清算产品涵盖27家基金公司,其中银华基金(7只)、华安基金(4只)、中融基金(4只)、中银基金(3只)、南方基金(3只)、国投瑞银(3只)位居前列。

显然,债券基金成为今年清盘的“重灾区”。受债市违约等影响,今年债券基金分化严重,加上股市火爆,也进一步挤压了“迷你基金”的生存空间,没有后续资金补给,只能被市场无情淘汰。

今年以来,股市火爆,债市遇冷,部分遭遇生存危机的债券基金行走在清盘边缘,从逻辑上并不难理解。市场如此火爆,为何也有不少股票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在清盘之列?

在基金业内人士看来,尽管今年股市整体向好,但也受疫情影响市场波动剧烈,尤其在在极端分化的结构性行情下,不少基金管理人“踩错了节拍”,面对市场和投资人的双重压力,不得不提前清算,倒在了牛市号角吹向的黎明前。

清盘多因“运作不善”?优胜劣汰渐成常态

同一个市场,有的行业门前若市,估值屡创新高;有的行业无人问津,估值一跌再跌。同属公募基金行业,有的公司爆款连连,一日“吸金”百千亿;有的公司,即便使出浑身解数,也常有募资失败,甚至存量产品亦难免清盘危机。

如今的市场和行业格局,再不复十年前、二十年前那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研究能力的深浅、管理能力的优劣、营销理念的差异,都可能将原本同一起跑线的两家公司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

“市场上的钱就这么多,有多少爆款产品,就会有多少产品卖不出去,建议你多关注下我们小公司的生存状况。”两周前,一家近年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

多位基金圈一线营销人士都向记者吐槽,身在中小基金公司,每每对外兜售公司的产品,都十分吃力。“大银行看不上我们,我们就找城商行,谁知道就连边疆的城商行也想找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尤其是现在产品同质化严重,大公司的规模就是最好的信用背书。”

尽管随着市场行情的火爆,增量资金也在滚滚而至,中小基金公司也能在大牛市中勉强“喝口汤”,但头部效应和明星效应只会让强者更强,君不见这几天爆款产品的募资上限再上新高度?

通常而言,公募基金清盘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持有人大会表决清盘,二是连续60个工作日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三是根据基金合同约定到期清盘。

根据《基金合同》的规定,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连续50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终止《基金合同》,并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程序进行清算,不需要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对于基金持有人而言,一旦所购买的基金进入漫长的清盘程序,不但本金去多回少,清盘资金最终到账也需要相当的时长,这意味着很可能错过“上车”其他优质基金的机会。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于是自带明星光环的大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具吸金爆发力。

“今年上半年,基金市场迎来轰轰烈烈的发行潮,但同时规模较小的基金却走向了清盘,这是一种有序的进退、优胜劣汰的机制,是基金行业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的表现。”7月9日,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中国基金业高峰论坛上如是表示。

净值下跌、基金清盘、基金经理出走、基金持有人用脚投票、新产品募资失败……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运作不善”的基金难免会进入以上恶性循环的怪圈,他们不得不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学着反思和脱变,这是他们无法绕过的一道现实命题。

关键词: 27家基金 清盘危机

本网站由 财经产业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23326号-29
联系我们: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