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在静美的时光里,看岁月流转

2018-11-30 16:21:09 来源:新京报

2016年11月30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由于农耕时代的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人们便按照天文、物候、气象将一个太阳年进行周期划分,产生出二十四节气,并据此来安排生活,指导农业耕种。

在古代历法中,每月有两个节气,月首者称之为“节气”,包括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月中者称之为“中气”,包括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二十四节气中“节气”和“中气”各占一半,二者交替运行。但如今人们已不再细分,将之并称为二十四节气。

据资料显示,在《尚书·尧典》中就提出了“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概念,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到了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中又引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节气;至汉朝,二十四节气逐渐完善,在《淮南子·天文训》中对二十四节气已有较为详细的记述,《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而在西汉的《太初历》中,正式将二十四节气编入历法,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

而随着时间的变迁,人们也渐渐形成了许多基于某个节气的生活习惯,这些习惯慢慢演变为属于二十四节气的名俗。如立春时,人们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北方地区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等。

新京报记者 彭雅莉 版式设计 顾乐晓 校对 何燕

关键词:

本网站由 财经产业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23326号-29
联系我们: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