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中国光伏行业新变化:光伏新增产能向长三角“外圈”的转移

2021-12-21 19:54:58 来源:江苏经济报

领跑企业隆基绿能。以往大规模制造业薄弱的苏北、皖东,短短两三年间已集中了长三角大部分新增的光伏先进制造产能,隆起了新的“山脉”。盐城与滁州便是长三角光伏制造业新“山脉”之中最具代表性的新高地。

不久前的2021年度中国光伏行业大会再度透露了这一全新变化。12月15日的大会主会场,主办城市滁州市集中签约8个光伏产业链新项目,包括组件、电站、风光储一体化基地等,总投资逾600亿元。此前,隆基、晶科、东方日升等光伏名企已纷纷在此布局生产基地。盐城光伏业的崛起还要早于滁州。天合、阿特斯、协鑫集成等龙头企业五年前即已在此投资创建企业。长三角“外圈”两座城市在光伏世界的异军突起,折射出新增光伏产能加速从产业区域“高峰”溢出、向“低谷”转移的新趋势。

转移的新动力:

依托资源优势加速降本

盐城、滁州等长三角“外圈”城市,与核心城市群相比,地理位置相似,交通条件的差距正迅速缩小,相对落后的经济水平导致地方的产业扶持政策更为积极,力度更大。这些都是吸引新兴产业的重要因素。但对于光伏制造企业而言,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才是关键。

石英砂所含的硅是光伏产业链的最主要原材料。滁州拥有百亿吨石英砂资源,开采、运输均便利,成本较为低廉,首先吸引了硅料生产企业。围绕这些上游原材料龙头,大批产业链中下游企业随之而来。据滁州市发展改革委人士介绍,目前,滁州的光伏产业集群已覆盖了石英砂、光伏玻璃、电池、组件、逆变器、边框、封装胶膜、背板、电站等几乎所有细分领域,构筑了完整产业链。所有项目建成后总产值可达千亿元。截至12月初,该市已建、在建及已签约、在谈光伏重点项目51个,累计已投资344亿元,计划总投资1217亿元。虽然称之为“中国光伏之都”显得夸大,但已堪称安徽光伏第一城。

滁州隆基是隆基股份单体规模最大的组件制造基地,也是在滁州投资光伏企业的代表。去年营收132亿元,今年1月-11月营收已经突破了145亿元。为降低成本、实现绿色生产,其屋顶光伏发电站夏季顶峰日发电量可达18万度,可覆盖整个工厂用电量的25%~30%。

盐城的最大优势则是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地处黄海之滨,属泥沙淤积海岸,每年会新增大面积滩涂。因此,盐城的可开发土地资源远比苏南沿江地区丰富。盐城的中青年劳动力数量较大,文化程度较高。光伏制造业——尤其是电池、组件制造需要足够的生产车间,需要足够的年轻员工,盐城显然得天独厚。

2013年之后,苏南知名光伏企业即开始进军盐城。仅天合光能的盐城基地即包括盐城天合国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天合光能科技(盐城)有限公司、天合光能(盐城大丰)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组件产能17吉瓦,电池产能19吉瓦。此外,天合宿迁基地的组件、电池产能分别为12吉瓦、10吉瓦。相比之下,其总部所在地常州的组件产能不过7.5吉瓦。总部位于苏州的阿特斯阳光电力,其投建的大丰阿特斯占地300亩,总投资15亿元,规划新建16条生产线。今年上半年开票销售逾20亿元,同比增长超57%。

一方面,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来自长三角核心区的龙头光伏企业进一步降低了制造成本,从而降低产品价格、扩大了利润空间,再度确立了竞争优势,同时也拓展了应用市场,有力推动了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另一方面,长三角“外圈”地区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以产业链的规模引进了大批光伏企业,刺激了地域经济的快速成长,提升了就业率,地区“能级”明显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大潮。

转移的新方向:

先进产品和智能化制造

光伏新增产能向长三角“外圈”的转移,与以往传统产业的区域转移模式有一个最大的差异之处。即:新投产者大部分属于更高水平——更先进产品,智能化制造,超越了位于长三角核心的原有生产基地。

滁州隆基量产的hi-5组件,采用目前自身最大尺寸的182型电池片,量产组件功率可达550瓦,光电转换率可达21.5%。 210电池组件是当前全球最大尺寸的高效电池组件。据悉,天合在长三角各地的新基地均将投产210组件。天合盐城公司将新增16吉瓦,大丰公司即将形成10吉瓦,义乌公司将新增8吉瓦。仅此三地总计就将新增24吉瓦210组件产能,形成巨大的先进产品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大丰阿特斯生产全球领先的MBB半片高效太阳能组件产品。协鑫集成总部位于苏州,其合肥高效光伏组件项目设计产能60GW,主打产品包括210大尺寸组件,最高功率达670瓦,采用了无损切片、半片技术、MBB多主栅与高密度封装等行业先进技术,在降低度电成本LCOE、高可靠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协鑫集成合肥基地的一期项目已于今年9月正式投产。其1号厂房打造了基于大数据“云智能”平台的光伏组件规模化定制车间,将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入生产过程,实现了“大数据平台+算法+应用”的闭环生产。这一智慧技术的应用,打通了从工厂接单、定制化配方、自动排产、产线匹配、智能物流等各环节,已成为当前光伏工业智能化制造的最新实践,全球领先。大丰阿特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37个,正在建设一座现代化智能工厂公司。

专家指出,先进产品与智能制造,无疑将有效提升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光伏发电成本的稳定持续下行。诸多龙头企业向长三角“外圈”地区转移的这一全新模式,显然将引导我国光伏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引导我省及长三角区域继续保持强大的竞争优势,也带动长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江苏经济报记者 王峻峰 实习生 翟子阳)

关键词: 光伏行业 光伏新增产能 光伏 长三角

本网站由 财经产业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23326号-29
联系我们: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