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股IPO > 正文

奥赛康昔日铩羽IPO成“特例”

2019-03-12 11:22:1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3月11日,东方新星将证券简称变更为“奥赛康”(002755.SZ)。这意味着,江苏奥赛康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登陆A股。

当日,奥赛康报收16.16元,上涨7.66%。实际上,在2018年8月重组计划公布后不久,东方新星就走出过八连板的成绩,可见市场对此次重组的预期。

回望过去,奥赛康的上市之路已经走了6年之久。此次交易对价80亿元,相对于奥赛康当年IPO时162亿元的身价已缩水一半,动态市盈率也从67倍下降至12倍。

3月11日,一位长期关注医疗行业的私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可能是卖壳方为了促成此次交易,要价比较低。同时,估值腰斩说明市场更加趋于理性。”

与此同时,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发现,进入2019年,“借壳上市”有逐渐回温迹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例类借壳案例。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源于前期二级市场的调整和政策环境的变化。

6年曲折上市路

公开信息显示,奥赛康为医药研发公司,是消化类化药制药龙头。其主打产品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主要用于治疗胃溃疡,目前市场份额国内排名第一,超过了国外原研药巨头,称得上是医药细分领域内的独角兽企业。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奥赛康的名字也并不陌生。

早在2012年7月3日,奥赛康就通过了IPO申请,但由于高市盈率和老股转让比例问题在当时引起巨大争议,最终在2014年放弃了IPO。

不过,在放弃IPO之后,奥赛康始终保持了行业龙头地位。2015-2017年以及2018年1-3月,奥赛康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0.11亿元、30.92亿元、34.05亿元和9.77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5.09亿元、6.3亿元、6.07亿元和1.6亿元。

进入2018年,奥赛康重新启动上市计划,这次选择的途径是借壳上市。

2018年3月,奥赛康首先瞄准上市公司大通燃气(000593.SZ)。筹划3个月之后,因税费、交易对价等核心条款未能达成一致,计划流产。

仅一个月后,奥赛康再度将借壳诉求寄托于东方新星。

根据交易方案,东方新星置出资产作价5.4亿元,购买资产作价为80亿元,差额74.6亿元由东方新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向奥赛康全体股东购买。

值得注意的是,奥赛康80亿的估值,相较于当年IPO时的身价已经“腰斩”。

3月11日,一位上海地区的资深保代表示:“两次差异可能是不同的估值方式导致的。IPO时,公司遵循的是市场化定价原则,通过市场询价而得到的估值结果,也与2012年的市场大环境有关。但重组时对置入资产的估值,是通过收益法测算得出的,两次估值水平不能直接对比。”

除此之外,奥赛康改变上市路径也引起市场关注。

3月11日,前述私募人士分析:“短短一个月后就重新寻找标的,可见上市之心迫切。当下融资渠道越来越窄,上市融资是最好的办法,借壳又比IPO要相对容易一些。”

对于上市路径的改变,1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奥赛康证券部,相关人士未予置评,称是上层领导的决定。

不过,奥赛康高管在去年7月的重组说明会上曾对上市有过这番表述:“登陆资本市场是奥赛康一直以来的规划,有助于推进公司的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和行业地位,以及通过融资渠道,提高品牌美誉度,为未来公司持续发展能够提供推动力。”

“借壳上市”回温

不只是奥赛康,今年以来,A股借壳案例层出不穷。

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盛大游戏借壳世纪华通、英雄互娱借壳赫美集团、居然新零售借壳武汉中商(000785.SZ)等,都是备受市场关注的几个案例。

针对当下“借壳上市”回温迹象,3月11日,申万宏源新股策略高级分析师彭文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除了产业资源整合的动力,2018年四季度以来,监管层对并购重组的鼓励性措施不断出台也是重要因素。“包括并购配融募资用途的放松、审核效率提升、IPO审核被否后重新上市的间隔期由三年缩短为6个月等。”

“借壳方而言,经过2018年二级市场的大幅调整,2019年1-2月份A股估值已回归至历史较低区间,借壳成本相对明显下降。对于非科创板鼓励方向的非上市公司,在A股其他板块IPO审核依然较严、且周期依然较长的背景下,选择借壳上市是效率更高的登陆A股的方式。”彭文玉说。

对于卖壳方而言,主业增长乏力、寻求转型的难度较大,甚至因前期过分加杠杆导致债务危机缠身的上市公司,通过卖壳解决眼前的困境或危机,另谋他路的需要也较强烈。

如上文卖壳方东方新星,主营业务是为石油化工行业、新型煤化工行业的大型建设项目提供施工服务。由于近年来石油能源化工行业的投资大幅下滑,业绩遭遇压力。2015年-2017年,东方新星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886.45万元、460.46万元和1096.69万元,盈利能力较弱。

尽管业绩不佳,但由于股权较为分散,没有实控人,使它成为了企业借壳上市的重要目标。与此同时,在重组计划启动的2018年6月,东方新星的股价处于历史低位。

此外,从借壳模式来看,中公教育和奥赛康的上市方案都采取了“清壳”的操作手法。

“如果原有的公司质地不错,业务可以形成协同效应的,会选择保留。一般情况下,如果体量比较小,盈利不是很好,都会选择置出,好处是没有资产包袱。”一位中小盘策略分析师对记者说。

关键词: 奥赛康 铩羽IPO 特例

本网站由 财经产业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23326号-29
联系我们: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