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新闻 > 正文

AI社区食堂满足社区居民餐饮需求 “AI+物联网+餐饮”先行者需探路

2021-08-19 13:24:24 来源:科技日报

上海市虹桥社区AI食堂店长唐龙云介绍,在食堂使用敬老卡是非常方便的,目前已经运营了一个月,平均每天需供应350份到400份。据悉,AI社区食堂一期投入在130万元左右,二期投入将近70万元,届时可以进一步节省人力,同时供应外卖,营业额有望翻番。

“AI+物联网+餐饮”,先行者需探路

熙香是“AI+物联网+餐饮”这条路径上的先行者。李明介绍,熙香三年前开始做第一代智能小吃机,如今已经做到第五代了,做到第四代才有让其进入市场的打算。此前都是不断地做样机,不断地验证,不断地否定、优化再改进。“没有先行者,只能靠自己不断摸索。”

2020年春节疫情期间,上海市医院、药企、政府机构加班加点,各单位食堂却因存在聚集风险无法正常供餐,街面店铺也几乎全部打烊,熙香则通过“在线云食堂”为他们提供后备“军粮”。

与此同时,熙香了解到疫情期间孤老、高龄独居老人用餐难的问题,联合长宁区部分街道开通了绿色通道,为“刚需老人”以每餐12元的成本价提供送餐到家的餐食服务。为了有效防控疫情,继而推出了“无触智能取餐柜”,落地在企业办公楼宇,员工可根据需求错峰取餐用餐,取餐柜的保温功能则可以保证员工随时可吃到“热乎饭”。

熙香以“AI+物联网”技术为核心,赋能传统中餐后厨,以智能化终端基础设施为基础,立足于数字产业化,探索出的符合上海“新基建”下的社区餐饮新模式。

李明介绍,不同于传统外卖餐饮,在其最新3.0版本的全自动无人微厨中,除了拥有人工智能分析与运算能力的“主厨”设备,研发人员还将工业机械臂改造为可进行食材搬运与打包“厨工”,做到了彻底的无人化,全程可追溯。“该3.0版本的全自动无人微厨,也是上海首个获得餐饮证照的AI智能厨房,标志着无人微厨正式进入市场化运营。”

虹桥社区AI食堂的成功落地同时也是政企合作的重要成果。首先由虹桥街道主动跨前,解决场地选址、电力保障等难题,随后熙香提供门店设计图纸,长宁区市场监管局深入研究新模式、新业态的市场准入,根据社区AI食堂的实际生产、出餐、用餐、清理、排污等环节,逐条研究指导,最终予以颁发食品经营许可证。据悉,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初步规划在全市推广100个AI社区食堂。“目前,熙香也正在跟园区、写字楼、养老机构进行积极沟通,初步计划到今年年底推出10至20个AI食堂。”李明说。(岑盼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关键词: AI社区食堂 社区居民 餐饮需求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网站由 财经产业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23326号-29
联系我们: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