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界突然成“智商税”的重灾区 不良风气横行饮料圈
2021-08-25 17:35:48 来源:快刀财经
“我平时喜欢喝饮料来解压,但我挑的都是无糖饮料啊。”面对身体亮起的红灯,小雅还没有从震惊中走出来。
像小雅这样的例子并非少数。湖南长沙的夏女士,因为不喜欢运动,又想要维持身材,一直选择更健康的网红饮料,没想到日积月累两侧肾脏都长出了结石。
常州11岁的男孩明明,是快乐水的忠实粉丝,直到最近,家人发现他脖颈处的皮肤呈乌黑色,原以为是晒伤,检查报告却显示患上了“黑色棘皮症”。医生表示,明明患病,喝下去的大量饮料起了重要作用。
有媒体特意买来市面上流行的20种无糖饮料进行测评,虽然国家对无糖饮料没有现行标准,但参照预包装饮料《GB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来看,无糖饮料糖含量应小于等于0.5g/100ml,竟无一合格。
不妨从头回溯,撇去人为制造的光环,网红饮料们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产品壁垒,所谓的创新也多是无关痛痒的卖点,跟风和山寨乱象更是屡禁不止,潮流来得快,去得也快。
短暂的走红周期,造成的另一个恶性循环是,比起静下心来琢磨产品,饮料企业们更愿意在营销轰炸上砸钱出力。
线上借助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亦或赞助各种综艺节目刷脸,花高价坑位费请头部主播带货;线下则拓展便利店和商超渠道,为拿到更多位置不惜重金肉搏。
这种做法在业内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就说过:“我们敢在创造20亿收入时,掏出18亿去做广告投放。”
指望疯狂专注营销的网红饮料公司们,能造出敞开喝还没负担的饮料,那才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无独有偶,就在前段时间,某山楂饮品出圈后,遭到员工匿名爆料,称其代工厂的卫生条件令人堪忧。
秘密拍摄的画面里,蓝色铁皮桶装着原料,漏在地上的添加剂无人处理,抽糖浆的管子从地上拿起接着放进搅拌池,却依旧以花里胡哨的“障眼法”,获得了高人气。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智商检测水”面市,概念、成分、包装、广告只会越来越出神入化。
作为消费者,能做的就是保持理性和清醒。否则,被收割的不只是钱包,还有最重要的本钱——身体。别为那点短暂的快乐,提前透支了未来。(作者:朱末)
关键词: 网红饮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