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正文

投资理财不能盲目 年轻人理财有多疯狂?

2021-08-17 14:56:38 来源:济南日报

有人算了一笔账,在借贷平台先息后本全额贷出1年的利息为17%,如果拿这笔钱去买基金,超出17%的收益率等于是白赚。在社交媒体上,这种贷款买理财的例子并不少见。然而,他们却忽视了无法按期还贷的风险。

根据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贷款不得用于股票、金融衍生品等投资。”某网络借贷平台的页面上也明确指出:“切勿将借贷的资金用于购房、偿还贷款、投资、理财等。”

“有一部分购买理财产品的年轻人,是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入坑的。而现在很多平台为了盈利,也在过度宣扬理财的重要性,对年轻人有诱导行为。”市民秦峰认为,许多投资者的不理智行为都与这种“理财焦虑”有关,甚至还落入了不法平台的陷阱,“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40多岁的人了,贷款10万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买了一款P2P产品,现在平台跑路追讨无门。”

秦峰表示,年轻人理财要有专业的知识基础,相关部门、学校,应该对年轻人理财进行正向干预和引导,并且要对平台进行严格监管,“对于网络上的‘理财导师’,也要进行甄别。”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66.67%受访者认为,现在的理财平台存在诱导或过度宣扬现象,62.04%受访者认为应该对年轻人理财进行正向干预和引导。管清友也曾通过媒体建议,应当用95%的时间去学习,3%的时间去制定投资策略和配置策略,用2%的时间去交易。

投资理财不能盲目

知乎用户 听金社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的最优投资方式,“70后”开厂创业,“80后”买房炒股,到了“90后”这一代,基金又成了投资风向。

投资理财的形式永远在变,但有些内在逻辑却是永恒的,那就是,只要是投资,就存在风险,收益越高风险必然也越高。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投资理财不能盲目,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毕竟我们的钱都来之不易。

这就要求我们在投资前多学习多思考,在投资的时候精挑细选权衡利弊,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风险偏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而不是用娱乐化的思维、无所谓的态度,最终被结结实实收割一波智商税。

我们一定要明白,一旦某个东西成为风气,背后肯定有人牟利,有人被收割。比如娱乐圈的“饭圈化”,背后是娱乐公司收割粉丝的腰包,还有风头一时无两的直播带货,不也是屡屡翻车吗?同样是在赤裸裸收割消费者。而这次的基金热潮,必然会让很多理财“小白”盲目入场。

要记住,盈亏的关键在于我们的认知,我们想投资理财,就得去学习,然后再行动,如果没有一定的了解就敢入场,这不是勇气,而是愚昧。

向往财富无可厚非

务必做好风险评估

网易号 华尔街报道

互联网时代,投资理财方式和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银行理财、券商理财产品,以支付宝、理财通为代表的线上理财平台等选择日益增多,方便快捷。只需在手机上下载相关APP,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需求进行投资,哪怕是1元也能买货币基金。

更多年轻人加入理财大军是一种趋势,同时他们脸上也写满了“着急挣钱”四个字,昔日的“佛系少年”也不得不为自己立下了种种小目标——我要赚大钱、改变命运。从此,最浪漫的事不再是诗与远方,而是何时实现财务自由,躺在家里靠着“睡后收入”来生活。

不过,金融市场如同职场,现实往往会对他们教育一番。年轻人盲目进入,难免容易因无知而成为待割的韭菜——看别人赚得火热,自己就按耐不住,于是一股脑涌入,今天买了明天就想着赚钱,心情跟着收益上下起伏,被套牢也就不稀奇了,甚至被称为新一代“韭零后”。

每个人对财富都是向往的,年轻人想要通过理财创收的初衷亦无可厚非。只不过,他们只看到了投资带来的高收益,却忽略了高风险的存在。

有句话说得好,我们都只能赚到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投资者,赚到更多的钱,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财水平和认知,尽可能深入了解金融产品知识,做好风险评估。

同时,对市场必须要有清醒深刻的认识——没有永远上涨的市场,也没有一直下跌的市场,保持良好的心态,投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能把本金丢了。

让你的理财知识

配得上“暴富”的野心

曾经,“90后”身上贴着“大手大脚”的标签。可这几年,关于年轻人对待金钱态度转变的声音越来越多——先是学会了“节流”,消费降级“越来越抠”,为了拼团平台的几块钱差价、100元返现不惜“得罪”整个朋友圈;又学会了“开源”,余额宝、小金库的零碎收益已经不能满足胃口,开始在基金、股票这些听起来就“玩不起”的领域“梭哈”。

“梭哈”,本是赌博牌局游戏中的名词,指的是将全部资产作为赌注,孤注一掷的行为。关于年轻人理财的段子里有这么一句很是扎心,“看见那个最高点了吗,我在那里‘梭哈’的”。

急切地想要通过理财来增加收益,展现出年轻人对金钱的渴望。的确,第一批“90后”已是成家立业的年纪,房价居高不下、薪资入不敷出、存款捉襟见肘,让他们不再对金钱佛系,甚至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与此同时,他们掌握的理财知识或许又匹配不上“一夜暴富”的野心。而逐渐“饭圈化”的理财圈,一个又一个爆红的基金经纪人,像救命稻草一样出现在眼前,很难不令人心动。

可抓住的是稻草还是泡沫,谁都不能确定,终究要靠自己的积累和尝试来判断。希望在年轻人对理财充满兴趣的当下,能有更多官方下场,为他们系上一根安全绳。

(本版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曹雅欣)

原标题:年轻人爱搞钱,是好还是坏?

关键词: 投资理财 贷款买基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网站由 财经产业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23326号-29
联系我们:85 572 98@qq.com